好莱坞大佬们批“漫威电影不是电影”是狭隘的谬论-高娱传媒 

明星代言推荐

更多>>

明星演出推荐

更多>>

娱乐新闻热点

娱乐资讯

当前位置:明星经纪公司_上海明星经纪公司_明星代言公司_高娱文化传媒官网 > 新闻中心 > 娱乐资讯

好莱坞大佬们批“漫威电影不是电影”是狭隘的谬论

信息来源:高娱传媒 发布时间:2019-11-08 10:47:51

最近一个月,围绕着“漫威电影不是电影”这个话题,好莱坞电影的一些大佬,包括鼎鼎大名的马丁斯科塞斯和狄波拉(《教父》导演)陆续卷入其中,引发了很大争议。

昨天马丁在《纽约时报》发表一篇长文,再次详细阐述了他的看法。

这个话题促使人们更加深入思考一些关于电影本质的问题,我觉得这是好事。

电影到底是什么?我们为什么要看电影?这些问题如同哲学问题一样让人着迷,大家讨论讨论,交流一下不同意见,这很好,可以让大家深入思考,必然有所收获。

但是以权威自居,抨击人家的电影就不是电影了,这就和历史上公孙龙子那句“白马非马”的诡辩一样荒谬了。

说实话,我也很不喜欢漫威电影,当今世界电影被漫威电影霸屏,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。

然而你尽可以批评它拍得如何糟糕,但不能否认对方的存在,因为漫威电影之所以存在,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经。

好吧,咱们就来好好讨论一下这个问题。

1、马丁为什么会说出“漫威电影不是电影”这番言论?

在我们讨论这个问题之前,我们总要搞清楚马丁为何会说这些话。

最初,马丁是在参加伦敦电影节上,就自己拍摄的新片《爱尔兰人》进行宣传,进而接受英国的一个老牌电影杂志《帝国》采访中说了上述言论。

而下面这个就是马丁这部新片《爱尔兰人》的海报。

马丁为什么会说这么一番话?我觉得,这个事儿背景恐怕有点复杂。

所以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一下《爱尔兰人》这部电影。

这部电影最早在2010年就传出要拍摄,后来因为投资太大(将借助电脑特效重现德罗尼饰演的主角年轻时光,和最近李安《双子杀手》很像),投资方几次变换,最后终于是奈飞接盘,才算拍摄完成。制作过程可以说是分为艰辛。

《爱尔兰人》终于在今年9月底的纽约电影节首映,最近在美国进行了点映,因为是奈飞投资,所以未来主要是在奈飞网络播放,应该不会大规模在影院上映。

作为成名已久的老牌导演,马丁的地位有点像现在的吴宇森,曾经叱咤风云,但毕竟快80岁的老人了,创作能力早已不复当年。最近几年马丁已久很少拍片,上一部电影《沉默》基本没有啥反响。

这次《爱尔兰人》的拍摄这么艰难,其实主要是因为投资方已经很难信任他。要不是奈飞给了马丁这个机会,这个电影估计会永远停留在纸面上。

知道了这些背景,我觉得大家可以部分理解马丁为什么会说出这么一番话了。

某种程度上,带点腹诽的话,你可以认为这是马丁的某种怨念。因为现在的好莱坞已经不需要他这个老头子了,现在的好莱坞都在追捧漫威,导致他心心念想拍的《爱尔兰人》差点拍不出来。即使拍了出来,目前也不会在电影院大规模放映,你说马丁会不会有点酸?

另外,马丁这番言论,多少也有点给自己这部新片宣传的意思。相信经过这次风波,《爱尔兰人》的知名度大增,用马丁的话来说,“而我想要让它在更多的大银幕上放映更长的时间吗(网飞的电影院线上映规模相对小,窗口期时间也短)?我当然想。”

当然,以马丁的地位,到了他这个年纪,拍电影更多是完成某种心愿,票房什么的对他已经不太重要。

所以马丁说这番话,纯粹是他的肺腑之言。是他作为一个电影界的老前辈,对于当前美国电影,尤其是好莱坞电影被漫威垄断现状的某种反思。

马丁是一个老牌大导演,以他的地位,如今想要拍摄一部带有艺术性的作者电影尚且如今艰难,那其他刚入行的年轻导演又将如何呢?

马丁担忧的是,漫威电影这种模式已经挤压了那些有才华的年轻人,拍出和漫威不一样的艺术电影的前进道路。

所以他才要说“漫威电影不是电影,是主题乐园”。其实这句话是他长篇言论中的一句,在《纽约时报》这篇文章中他进行了解释。

它们(漫威电影)名义上是续集,但在内核上更像是翻拍,电影中的一切都需要片方批准,它其实不能走到任何另外的方向。这就是当代电影系列的本质:经过市场调研、观众检验、审查、修改、再审查、再修改,直到它们可以投入消费。

之所以要给大家介绍这么多相关背景,是为了更好理解马丁的原意。

因为我们很多读者根本没有了解整个事情的始末,就开始被很多媒体带了节奏。

2、“漫威电影不是电影”和“白马非马说”一样荒谬

上面我花了大量篇幅给大家介绍了马丁发言的背景。相信看了这些,很多读者应该会对马丁抱有同情。

但我还是要说,马丁说“漫威电影不是电影”这句话,这个态度不对。

因为马丁虽然是电影史上非常重要的电影,但他也只不过是电影行业其中一份子。他不应该,也无法为电影下定义。

这么说吧,即使是李白杜甫,他们在诗歌的地位完全是独立一档的存在,关于写诗这件事几乎没有任何人可以对他们进行质疑。但伟大如李白,也不能说“谁写的诗不是诗”这种话。

明白吗?一种艺术的形式如何界定和定义,这不是任何人能决定的。

所以,说“漫威电影不是电影”,就如同说“白马非马”一样荒谬。

白马非马,是战国时期公孙龙子的一个诡辩。他这个说法的错误,在于否认了某种特殊个体和这个物体之间的联系。

白马毫无疑问是马的一种,正如漫威的电影肯定是电影类型的一种。

你可以不喜欢漫威的电影,但不能否认它作为商业类型片的一种。

当然,我们知道,马丁在解释这个问题的时候,进行了很多说明。他用了cinema和movie这2个单词。

马丁的原话是这样的:

我试着去看了几部漫威电影,但它们不适合我,它们在我看来似乎和主题公园更为接近,而非我这一生所熟知和热爱的电影(movie),最后我说我不认为它们是电影(cinema,指电影、电影工业和制作电影的各种艺术、技巧,定义和最宽泛的movie有不同)。

显然,马丁严格定义了电影。在马丁看来,电影应该是具有某种技巧、艺术性的影像,换而言之,电影应该是具有门槛,或者是具有某些内在的要求,总之,不是什么摄影机拍出来的影像,都可以称作电影。

也可以说,马丁认为漫威的电影不配称为电影。

我觉得马丁最大的问题,就是这种门户之见了。

用金庸小说《笑傲江湖》里面来说,就像是华山派气宗和剑宗之争,马丁认为的电影才是正宗。

我只能说,马丁已久老了,他已经成为一个固执的老头了。

马丁自己也说了“我知道如果我年轻一些,如果我更晚一些成年,我可能会为这些电影所兴奋,甚至可能想要自己去拍一部。但我就是在我所处的那个年代长大成年,并发展了一套我自己对电影的认知——关于电影是什么,以及可以做到什么样子。而我认知的电影和漫威宇宙的距离,就好比我们地球到天上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那样远。”

显然马丁也知道他对电影的看法已经固化了,换句话说他已经无法更新自己关于电影的认知了。

马丁成长于6、70年代,他关于电影的一切体系都建立在那个年代。

所以这一切,看上去更像是一个九斤老太,在念念不忘“一代不如一代”而已。

3、如果漫威的电影有问题,那也是时代和观众的问题

如何看待漫威电影在最近十年在全球的流行,这个问题比较复杂。

但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是因为电脑特效时代,全新的技术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效果。这使得这个时代的美国观众更加注重视觉享受,而暂时忽略了电影的内涵和深度。

实际上,在美国电影的发展历史上,由于电影技术的革新,而影响电影本身的拍摄和创作,这样的情况并不是第一次。

美国电影第一次的技术革新,源于电视机对电影院的威胁。

根据美国有关研究,在1946年-1955年,美国的电影院上座率直线下滑,最多下降了50%。

这一切的原因在哪里呢?答案就是电视机在美国家庭的普及。

二战之后,美国迎来了经济起飞。电视机也逐渐在美国普及,这种方便的娱乐方式,颠覆了美国的家庭生活。

在2、30年代好莱坞早期黄金时期,年观影人次动辄超过40亿,而当时美国人口只有1.3亿左右。这意味着每个美国人每年至少看了30部以上电影。比如美国历史上观影人次最多的电影,1939年上映的《乱世佳人》当年就吸引了2.8亿人次。

美国电影年观影次数变化曲线

从这个图可以看出,1950年代电视机在美国家庭普及之后,年观影次数再也没有超过20亿,一直到现在。

那么,要如何吸引更多观众进入电影院呢?

办法只有一个,那就是让电影院的视听效果远远超过电视机的效果,让人们能够在电影院看到更加震撼的场面。所以之后电影院的银幕变得越来越大,越来越宽。甚至当时就有人进行了早期3D影像试验。这一切的目的,都是要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,把观众再次拉进电影院。

这次电影的技术革新终于挽救了当时的美国电影行业,在6、70年代,美国观影人次终于止住了下滑趋势。

然后在观众逐渐适应和习惯了全新的大银幕之后,1977年《星球大战》上映,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大片感受,这是在电视机根本体验不到的视听感受。此后电影院的观众人数还逐渐回暖。


明星代言在线咨询